最近「個人皮膚色彩屬性」的話題很流行,我上廣播節目時,主持人也提到現在網路上有許多自我測試的網站或App,號稱可以用AI分析皮膚色彩屬性。主持人問我:這些方法到底可信度多高?
事實上,我有很多學員在上課前有試著用這些方法,然而正確率往往並不高,甚至有些學員更根據測出的結果去購買特定顏色的衣服,但愈穿愈覺得不對勁,覺得這些顏色並不適合自己,最後繞了一大圈還是回來請專業人士鑑定。他們經常覺得很惋惜,要是當初一開始就直接找專家,或許就不會浪費那麼多時間金錢了。
沒錯,如果想得到真正準確、可信的個人皮膚色彩屬性鑑定結果,還是需要仰賴專業分析。網路上那些教你如何自我觀察皮膚色彩屬性的方法,例如看頭髮顏色、眼珠顏色、血管顏色……充其量只是專業鑑定中的其中幾項指標,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其他的因素需要考慮。以下就是我平日在課程中為學員進行皮膚色彩屬性鑑定的程序,供你參考:
首先,鑑定時要完全卸妝,最好在自然光充足的白天進行。而我會選擇在室內靠近窗邊的地方進行鑑定,避免色溫不對的燈光干擾結果。鑑定時,需要使用不同顏色的布料來進行比對,觀察布料反射光線到皮膚上時的效果。如果布料的顏色和膚色相互映襯,膚色就會顯得亮麗;相反地,如果不合適,膚色就會顯得暗沉。
鑑定時我會觀察學員的臉龐,除了氣色以外,其眼神是否變得明亮、柔和,牙齒的色調是否變得自然白皙,皺紋是否變少,甚至斑點是否變得柔和不顯著…這些都是色彩鑑定時需要考慮的因素。
你或許看過國外的化妝品廣告,模特兒臉上的雀斑雖然清晰可見,卻不會覺得像「瑕疵」,反而有一種難以言喻的自然之美,這就是因為她穿了適合她的色彩、化了適合她的妝容;相反地,如果顏色不對,臉上的雀斑就會變得像是瑕疵了。此外,穿對顏色時,會讓臉部會顯得立體,如鼻子變挺、蘋果肌更有弧度、額頭更飽滿,甚至嘴唇的弧線也會更加分明。
凡此種種,都是現階段測色網站/app或自行DIY測色無法仔細分析的細節。當然隨著AI技術的發展,或許有朝一日也能提供準確的分析,然而這類方法就現階段而言仍較接近遊戲性質。充當茶餘飯後的消遣當然無傷大雅,然而若想快速精準地找出自己的皮膚色彩屬性,進而創造出高效能的美麗與自信,還是要找經驗豐富專業色彩分析師進行,才是更有效率的做法。畢竟個人皮膚色彩屬性鑑定這件事就像是驗血型,一輩子只需要進行一次就足夠了—只要鑑定機構經驗豐富、分析準確,能夠一步到位為你找出專屬美麗解答,以後就再無後顧之憂。相對而言,如果為了省錢而尋求偏方、自行探索,得到「結果」後又覺得不準,因而重複用不同的方法找答案……不僅勞民傷財,更可惜的是在這個探索的過程中,對自己的掌握度、自信度、肯定度經常也就慢慢地消磨掉了。
時尚大帝卡爾·拉格斐曾說:「寧可用兩天的時間釐清思緒,也不要用一輩子的時間模糊焦點。」皮膚色彩屬性的鑑定也是如此,與其迷失在各種似是而非的結果中,不如一次到位,讓專業的色彩分析師引導你找到專屬的美麗方案。皮膚色彩屬性,就如同一份可靠的「美麗使用說明書」:當你知道自己適合什麼,再去買適合的單品來妝點自己,能夠事半功倍;相反地,如果不知道自己適合什麼,只是透過不斷買衣穿衣來實驗,這個試錯(Try & Error)的過程不但不保證能得到解答,還可能會消耗許多不必要的精力、金錢和時間,無非是事倍功半了。
讀到此處,相信聰明如你一定知道該怎麼做了!祝福各位讀者,都能在探索個人皮膚色彩的旅程中,用最高效的方法,做出智慧的選擇,展現出最真實的美麗與魅力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