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前輝達(Nvidia)執行長黃仁勳(Jensen Huang)在台灣大學畢業典禮上的演講,相信許多朋友都已經看到。除了激勵人心的故事與觀點之外,我認為黃仁勳的這場演講還有許多值得大家參考學習的地方,而眼神正是其一。
目錄
Toggle演講技巧:臺上自信,觀眾動容的技巧
對於非專業講者的人來說,站上大舞台演講,通常是一場硬仗。你或許也有這樣的經驗:針對此重要場合,嚴陣以待地準備了講稿,站在台上戰戰兢兢一字字宣讀,但卻因為眼睛直盯著講稿,演講的感情與觸動力就打了折扣。然而,如果要完全把稿子背起來,甚或是即興演出,又怕講漏了、講錯了,表現有失水準。
事實上,每次我在商周學院的【領袖魅力學】課程中請學員練習上台致詞時,總是有學員會很羞赧地問「不好意思,我可不可以看稿?」。對此,我常告訴他們,當然可以,並且一點也不用不好意思!
你會發現,有很多人演講時看稿看起來不大方,是因為心中認為「需要看稿」這件事會讓自己矮人一截,因此舉手投足也因為內心畏縮,而無法全然地將自信展現出來。其實,對於非職業講者,看稿完全是可以被接受的,而即使是專業演講者,在正式且嚴謹的演說或宣告上,也是可以看稿的,並且正因為看稿,而更能彰顯出講者對此場合的慎重態度。
綜觀黃仁勳的整場演講,可以發現以下三點:
1.看演講稿時間短,看觀眾時間長
黃仁勳雖然念稿,但眼神並非直盯著稿子。在每一句話中,他的眼神僅在稿子上停留很短的時間,就抬頭望向觀眾。為什麼看觀眾這麼重要?因為溝通過程中,至少要有70%的時間與對方四目相接,雙方才有辦法產生連結感。因此,在演講過程中,如果僅是緊緊盯著稿子,無疑是關上了與觀眾互動的門,觀眾無法與你連結,對你所講述的內容自然也較難產生共鳴。
從黃仁勳的演講看來,他很清楚稿子不是溝通主角,觀眾才是!這顯示出了他對內容的熟稔—就如同在KTV唱歌時,之所以需要看字幕,不是因為不會唱,而是為了讓你能夠專注在演唱,而非背誦歌詞上—演講,也是相同的道理。稿子的存在只是為了在必要時給你提示,讓你不必把專注力花在背稿,而能空出大部分的專注力在與現場觀眾互動上面。
2.善用演講技巧,「九宮格技巧」讓每個人都覺得被看到
然而,雖然知道跟觀眾眼神交會的重要性,但是面對超過千人的場子,到底該看哪裡?誠然,在偌大的場館中想真正看見每個人是不可能的。這時就需要借助「九宮格技巧」,正如黃仁勳於演講中所做的:不只望向聽眾中的某一個點,而是會「雨露均霑」—看了右側,就也要看中間、看左側;前排觀眾照顧到了,也要照顧中排和後排;看到了一樓搖滾區,當然也要顧及樓上的人;藉此,讓每個人都覺得自己「被看到了」。
九宮格技巧的操作方法如下:將現場劃分為九宮格,在每個區塊中選擇一位聽眾(或一個定點)作為代表,說話時就讓眼神輪流在幾個代表之間移動。因為只要你的眼光停在代表身上,屬於該區域的觀眾心理上就會產生群體效應—每個人都會感覺到自己與你有眼神上的互動、並已得到你的注意。
3.眼神駐留擴大影響力
值得一提的是,當他在看每一個區塊時,眼神都會稍作駐留,而非匆匆掠過。千萬別小看了這個小小的駐留—正是因為這個駐留,聽眾才會覺得「他看到我了」,也因此能將講者話語的影響力發揮、擴散到最大值。至於要駐留多久?一般而言,小場子至少要三秒鐘,若場子大的話,駐留五秒都不為過。
此外,在每一句話結束時,他的眼神也不會飄移,而是會篤定地看著一個定點,再移回稿子上,接續下一句話。這個動作能夠大幅強化沉穩、堅定與從容的感受,值得我們學習。
最後提醒你看稿的幾個地雷:
- 眼睛直盯著稿子,而沒看觀眾。
- 稿子上有你不會念的字。若有生難字、破音字、外語或人名(尤其是外國人名),務必要於上台前確認,並且確實練習過發音。
- 將稿子寫在手機中,或皺皺的紙上。請記得:當你決定看稿,稿子就成為了你重要的道具,也是你整體形象中很重要的元素。因此,如果你想傳遞出正式、慎重的感覺,請讓你的稿子看起來同樣正式、慎重,例如使用質感好的板夾,或是精美的信封、信紙來呈現這份稿子。
- 一上台就道歉「對不起,我要看小抄」。
感謝黃仁勳的這場演講為我們做了很好的示範,也期待這篇文章能協助你學會如何大方看稿,讓稿子成為你上台演說的最佳助力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