站著與人對談或站在台上時,你曾經面臨「不知道雙手該怎麼擺」的窘境嗎?別擔心,幾乎所有人都有類似的經驗。常見的情況是,一緊張手就會不自覺地亂動,摸頭髮、拉衣角,而當意識到自己正在碎動後就益發緊張,並想盡辦法克制自己的手,於是就出現了在台上時雙手緊絮抓住麥克風,或是與人交談時雙手僵硬、貼緊身體,完全沒有任何手勢的情形。
起手式:Ready-to-go的預備動作
這是一件很可惜的事,因為手勢是溝通時至關重要的輔助,唯有適度的加上手勢,你的溝通力道方能全然地展現出來。然而,畢竟說話時不會從頭到尾手勢做個不停,而是在重點處才用手勢強調,在不做手勢的時候,手又該放在哪裡呢?你需要為手找一個家,讓它可以自然安放,我稱之為「起手式」。
所謂起手式,就是所有手勢的預備姿勢。它讓你的雙手保持在隨時可配合話語,自然地做出任何手勢的預備位置,而做完手勢之後也能很自然地回到原姿勢。即使不打算發言,一個好的起手式,也會讓你看起來怡然自得、落落大方。
如何找到好的起手式?
你可以依據以下指標,為自己找出一個好的起手式:
1. 距離恰當:好的起手式,讓你無論要做什麼手勢,都能快速不費力地完成。而因為大部分手勢的高度,通常位於胸口至臉部下方,所以最理想的起手勢位置約在肋骨下方左右。千萬不要任由雙手垂放於身側,因為那讓你無論要做什麼手勢,從啟動到完成的距離都過遠、費時過長,容易顯得瑣碎不流暢。
2. 自在舒適:這個手勢需要讓你感到自在,不只是心理的自在,也包括生理的自在!如果這個起手式讓你做起來很不舒服,別人看了也不會舒服。
3. 個人特質:長相、身材、手的比例、個性甚至資歷背景,都會影響你適合怎麼樣的起手式。以下是常見的三種起手式範例,你也可以從中汲取靈感,看看哪一種最適合自己?
柔和婉約的起手式

高度權威的起手式

率直沉穩的起手式

找到起手式,是每位領導者的功課。現在就站到全身鏡前,為自己找出最棒的起手式吧!
—本文首刊於《商業周刊》第 1803 期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