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因為個性內向而不擅交際嗎?你並不孤單,在我的風範禮儀課程中,有不少學員都表示自己有這類困擾。這些學員都擁有出色的專業實力,他們之所以來參加課程,就是因為平時工作沒問題,唯獨在需要參加社交場合—例如國際研討會的晚宴、商務聚會、雞尾酒會時,都非常緊張,不知道該如何展現。
偷偷告訴你,雖然經常登台演講,但我其實也是一個內向的人。我花了很長的時間才說服我自己:外向與內向並沒有好與壞,只是魅力展現的方式不同。漸漸地我也發現,在社交場合中讓人想與其親近並回味無窮的人,並不全然都是閃亮明星型的人,相反地,有不少人擁有的是低調內斂的魅力。
會聽比會說更有魅力
我們常誤以為在社交場合一定要侃侃而談、風趣機智,才能顯現出一個人的魅力,然而魅力並不只有這個面向—木訥不善言談的人也有其獨特的魅力,並且可能比口若懸河的魅力更吸引人,那就是「傾聽」的魅力。因為人們都喜歡被傾聽,特別是被一個專注且真心感興趣的人傾聽。
人之所以會喜歡另一個人,不是因為喜歡對方,而是因為喜歡「跟對方在一起時的自己」。因此,你不需要讓自己成為世界上最有魅力/最聰明/最專業的人,只要讓對方覺得:跟你說話時,他自己就是世界上最有魅力/最聰明/最專業的人,這樣就可以了。
例如:
「你是怎麼認識主辦人的?」
「你的專業是什麼?」
「妳的耳環很適合妳,在哪邊買的?」
而當對方把球打回來,也別忘了繼續把「很好打的球」擊回去。例如:
發球:「你是怎麼認識主辦人的?」
回擊:「我們都是某某大學畢業的,他是我學長。」
再回擊:「喔~所以你們現在都在同一個領域嗎?」
只要話匣子打開了,你就算大功告成,接下來只要好好傾聽即可。(關於傾聽,你可以參考我的這篇文章)
開放式被動
如果主動與陌生人搭話讓你覺得很緊張,你可以採取被動;但這個被動不是「封閉式被動」:像是黏在餐點桌旁狼吞虎嚥、縮在角落拼命滑手機,或是雙手抱胸、一臉無聊的坐在那裡,渾身散發「生人勿近」的氣息,這樣只會讓人敬而遠之。你需要的是「開放式被動」,例如雙手自然下垂,與人直接善意的眼神接觸,輕鬆的微笑等。當你的眼神、表情、肢體語言對了,即使不主動開啟對話,卻能釋放出「歡迎與我聊天」的非語言訊息,讓別人可以很輕鬆地接近你。
主動爭取任務
最後,我想特別談談希望「被看見」的內向者:如果你不想默默參加默默離開,不妨主動爭取亮相的機會。例如上台簡報,當你成為分享者,聽眾就會自動來問問題、與你互動,自然不用擔心無法融入。
你也可以詢問主辦者有什麼任務是你可以幫忙的,像是協助帶位,或是幫忙拍照…任務能讓你有機會自在地接觸其他人,更重要的是:手上有事可忙時,你心中的緊張就會不知不覺地被消解了。
以上的心態與方法幫助許多學員不再害怕社交場合,他們也告訴我:這樣的自處之道讓他們放下緊張不安,漸漸能夠自在從容,甚至以自己舒服的方式享受其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