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《山道猴子的一生》蔚為風潮,影片中主角因自尊與虛榮心作祟,在情緒支配之下做了不理性的消費,不僅欠下一屁股債,失去朋友、愛人,更賠上性命。
這個故事之所以引起廣大共鳴,我想是因為大家或多或少都曾經歷或聽聞身邊親友,因虛榮心而做出自己能力的消費。這種消費不僅限於買車,也可能是買名牌精品、3C、金融商品等。其中,又以購買名牌精品在我的專業領域裡面最為常見。今天就以此為例子來探討:到底一般上班族底該不該買名牌?
很多人會將「購買名牌精品」與「愛慕虛榮」畫上等號,其實是有失公允的。誠然,有一部分的人買名牌的理由,真的是為了滿足虛榮心,但也不可否認—有些人是為了在商務或社交圈中能更恰如其分地順暢融入;更有些人選擇某個名牌,只是因為他喜歡的品質和設計,正好是此品牌所能提供的。
買名牌前,你得先問自己的幾個問題
在我的形象管理課程中,有一堂叫做【魅力衣生形象建構】的課,是由我來協助學員採買一整季的單品,並搭配成個人專屬的形象資料庫,讓他們無論應對什麼場合都能以適合的形象登場,大幅減少為服裝思索擔憂的時間與心力。為了讓採買過程更為聚焦,每次課程開始時,我會先問學員以下問題:
- 名牌對你重要嗎?
- 是每個場合都重要,或是特定場合才重要?
- 重要的原因是什麼?
- 你的名牌,需要是哪一種類型、哪一種等級的名牌?
- 這個名牌,與你的專業、資歷、身份地位…是否相輔相成?
當然,所謂的名牌不只是包包,也包含珠寶、服裝、手錶、鞋子等。讀者們不妨運用這些提問,如同我問學員那樣,有意識地問問自己。你很可能會發現—最後的答案經常不只關乎個人喜好,而是跟團體認同、個人目標有密切關聯。
讓我與你分享兩位學員的真實案例。這兩位學員正好都是律師,也都需要名牌包,卻有著截然不同的出發點。
A律師是知名律師事務所的資深合夥人,為人知性、樸素、崇尚自然環保,對名牌沒有研究,也不熱中此道。然而,這樣的她上課時居然跟我說:「老師,我需要一個名牌包,而且是要大家都看得出來牌子的那種名牌包!」細問之下才知道,她之所以許願要名牌包,不是為了喜歡,而是為了省事。
她進一步提到,因為自己外表比實際年輕,常在初次與重量級客戶見面時,感受到對方對她的資歷有疑慮,不確定眼前看起來這麼年輕的律師是否有足夠的經驗來協助自己。
我們討論後擬定了這樣的尋包策略:這個包包需要來自歷史悠久的名門老牌(而非新興潮牌),款式得偏成熟穩重、經典保守,且在該品牌中屬於中高價位(而非入門款);讓她的視覺年齡與真實年齡相同,社經地位也跟客戶旗鼓相當。簡而言之,要讓看她看起來就像律師版的「穿著Prada的惡魔」。
除此之外,我還幫她選了一兩套氣勢十足的正式套裝做為戰袍。後來她告訴我,每次見重量級客戶,她都會穿上戰袍、搭配這個包包,開會時只消把包包一放,就能瞬間鎮住場面,真的省掉很多溝通說服的時間!
另外一位學員B律師買名牌的理由,則完全不是為了專業場合。她告訴我,上班用的包包不用太貴,只要跟一般上班族用的品牌差不多即可;倒是她需要幾個檔次更高的包包,在接送小孩、參加學校家長會時用。原來,她的同事或客戶穿著都很低調樸實,要是上班用的包包品牌太豪奢會顯得招搖;然而,在孩子學校家長們的社交場合中,若包包沒有一定等級,反而格格不入。
你發現了嗎?這兩個例子中,買包的理由都不是虛榮,而是為了實際上的目的—希望藉由名牌包的加持或陪伴,降低人際溝通的阻力,讓工作更順暢、生活更輕易。
而我也得提醒你,形象管理是一種「翻譯」,而不是「假裝」;只能將你原有的潛質更如實地展現出來,而非無中生有、點石成金。
前述的學員A律師之所以能靠包包鎮住場面,是因為她本身專業俱足,包包跟穿著充其量只是「加快」了客戶認知此事的速度,而非「憑空創造」出她所沒有的資歷。這也意味著,當你並沒有足夠的專業與資歷,就想靠著過於高貴的包包拉抬,無疑是「過度包裝」、不切實際的。一旦被察覺,也會摔得更重。
總而言之,當你想買名牌,請務必先運用前面的幾個提問進行自我對話。畢竟購買名牌真正的意義,是讓名牌來輔助你展現理想的樣貌與生活型態;而要達到這樣的目的,唯有「名符其實」的名牌,方能奏效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