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bpx

形象好文

先服務「人」,再服務「客人」

產業型態變化莫測,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早在二十年前就預言:「將來的電子業是服務業,不是製造業。」我們正處於百家爭鳴的服務時代,服務已從大眾化轉型為「客製化」。客戶對服務不再像以前有吃到飽的迷思,而是欣然選擇「最懂他」的那個服務。

 

朋友曾分享某次覺得自己氣色不佳,想找遮瑕彩妝品,在專櫃遇到一位服務人員,作完膚質檢測後對她說「其實妳皮膚很好,只是需要充足睡眠讓臉色亮起來」,朋友才聊起最近有失眠困擾,專櫃小姐隨後端來一杯舒眠有機花茶,除了介紹產品為她點亮臉色,還推薦調理身體的中醫,離開前特別鼓勵她:「美麗是由內而外、永不止息的喔」,讓她倍感窩心,對這位小姐格外難忘。

 

這位專櫃人員看到了客人的真正需要,並以同理心和體察力回應這份需要。印度大學聖者阿瑪巴關說:「服務不是一個概念,而是一種回應。」服務的核心就是回應他人需求的能力,而產品是我們滿足對方關鍵需求的資源,因為我們願意相信,產品能為顧客解決問題、改善生活。

 

誠品書店則以「創造生活品味」的服務精神,為顧客打造了展現生活風格的空間,讓它不只是買書的地方,更是生活的所在。有精心擺設的櫥窗展示、質感極佳的文具用品和千百種書籍環繞、還有舒服座椅供人閱讀,顧客一走進來就感覺到對生活餘韻的想像。誠品書店把顧客當作一個讀者、一個生活的實踐者,而非只是口袋有錢的消費者。

 

無論服務涵蓋的範疇多廣,都緊緊扣著「人」的主題。服務是人際的互動、需求的滿足、價值的創造,是人心交流的過程與結果,服務的主體與客體都是人,所以從「人」出發、回到「人」身上。不管如何,顧客都先是一個「人」, 然後才是一個「客人」。

 

當一個客人走進店面,我們先看見的是他身為「人」的存在,而不是這個「客人」的口袋;我們重視的是他的心,而不是他的錢;我們要滿足的是他的需求,而不是挖掘他的消費力。

 

在回應和滿足顧客需求的服務過程裡,最重要的兩種工具是「察言觀色」和「感同身受」。敏銳體察到客人所需,以同理之情善待對方,我們的服務將碰觸對方的心,人與人的心之間,那些無法取代的真誠交流,就成為工作中最珍貴的價值所在。

 

服務的哲學其實很簡單:水能載舟、亦能覆舟。顧客如同流動的水,服務提供者則是船。如果服務提供者無法「接住」顧客的需求,而讓顧客黯然離去,就像在乾涸的地方沒有辦法行船;相反地,正因為有顧客的需要存在,才有服務存在的價值,也才能支撐起提供服務的企業組織。

 

服務是一個永遠在追求完美的目標,但至少我們可以展現「如何對待一個人生命的態度」。當我們以真切的心意服務顧客,服務所帶來的回饋,像是業績、成就感、或顧客忠誠度,自然就會湧現。

作者簡介

夏知允

Perfect Image陳麗卿形象管理學院 資深講師/教育長,長期耕耘高端服務培訓領域,企業訓練暨演講超過千場,橫跨食衣住行各大產業。企業內部評比最受歡迎的教育訓練講師,曾任職HP 、IBM,擁有十年品牌行銷經驗。上海復旦大學eMBA 、國立台灣大學eMBA 雙碩士。